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工业技术   54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he common cushion layer used in the geomembrane face rockfill dam is made of granular materials such as gravel and non-fine concrete where bulge deformation or failure of geomembrane is very likely to occur in its surface holes. The curve inters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hin film theory is the common method used to analyze the bulge deformation of the geomembrane in the surface holes of cushion layer. However, it is inaccurate due to the neglection of horizontal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of the geomembrane. Based on the FEM theory,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takes the horizontal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of geomembrane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s validated by the bulge tests on the geomembrane in a circular hole. The deformations and strains of the geomembrane in different shapes of holes are analyzed by this method, and different strain distributions and failure modes are obtained. The curve intersection method is also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new metho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less difference in the deformation and average strain of the geomembrane when the water pressure is low. However, when the water pressure is relatively high, the influences of horizontal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of the geomembrane on its strain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二破碎理论 ,结合对单齿辊破碎机齿辊切向力的分析 ,推导出齿辊切向力的计算公式 ,并进行了实际设计计算验证 ,为齿辊破碎机设计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力学的角度解释了皮带轮中部凸起的原因 ,着重分析了高速皮带轮中部凸起的各种形式和具体的凸起数值 ,从而完善了皮带轮的结构设计 ,为皮带轮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玉文 《山西建筑》2004,30(7):118-119
介绍切线板牙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从螺纹表面毛糙、齿距超差或齿型变形等方面 ,讨论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宋健斐  孙立强  解明  魏耀东 《化工学报》2022,73(7):2858-2864
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旋转流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其表现形式是旋转流的旋转中心围绕几何中心的偏心摆动,导致流场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发生脉动变化。这种旋流的不稳定特性难以用时均流场参数进行描述,需要用动态流场参数描述,为此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300 mm旋风分离器内瞬时切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瞬时切向速度是由气体湍流形成的高频脉动和旋转流偏心摆动形成的低频脉动两部分叠加构成,据此探讨了旋转流摆动形成的机制。瞬时切向速度的低频脉动来源于刚性涡的偏心摆动,脉动幅值与偏心距成正比。通过瞬时切向速度频域建立了旋转流的摆动频率与入口速度、筒体直径和排气管直径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商用软件Fluent 6.3,利用随机轨道模型对切流式三旋单管内固相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颗粒运动轨迹随机性较大,对气流的跟随性较好,受湍流脉动的影响较大。颗粒在单管内的逃逸与捕集运动规律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大于5μm的颗粒主要在排气管底部和分离筒体发生逃逸,随着粒径的增加,颗粒的分离效率增加,在排气管底部和分离筒体上部逃逸比重增加,而在分离筒体中底部颗粒的逃逸比重减少。总结来说,排气管短路流、分离筒体内旋流夹带逃逸是影响切流式三旋分离性能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三旋分离性能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8.
滚动轴承服役过程中,因滚滑现象和残余应力的存在,使赫兹接触应力不能反映材料真实的受力状态,应力分布与实验现象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滚滑接触下材料的内部应力计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一种快速、简单的材料滚滑接触内部应力的计算方法,以替代耗时长的有限元法。以现有公式为基础,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滚滑接触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场;对比不同摩擦因数下2D、3D滚滑接触内部应力场的差别。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大,最大剪切应力越大,位置越接近表面,与滚动方向的夹角越小;切向摩擦力使接触点两侧最大正交切应力大小及位置发生变化;随着摩擦因数增大,一侧应力值上升,位置靠近表面,另一侧反之。提出的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其结果为解析解,便于与残余应力或其他应力结合求出真实应力场。通过实例分析发现,真实应力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对于轴承材料组织演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容器壳体上切向接管结构的应力计算和强度分析问题,应用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ANSYS进行应力计算,得到了详尽的应力场。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分析设计的思想对接管区应力进行分类和强度评定。应力计算结果显示,在接管区多个部位存在着较高的局部应力。强度评定结果表明,接管区的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肖喆 《广东化工》2011,(8):144-145
根据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工艺与清洗的复杂性,提出了对中空纤维的超滤工艺与清洗进行切向流与过膜压力进行自动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提出了用循环泵的转速来自动控制回流流量,用回流端的调节阀来控制过膜压力的办法,具体自动控制的实现采用PLC与HMI技术,运用PLC内的PID控制器来达到回流流量与过膜压力的精确控制。并对实验的过膜压力与切向流流量进行了统计,证实了此自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